首页

首页 > 报告讲座 > 正文
报告讲座

【9月23日】中国政治经济学

发布日期:2020-09-22

时间:2020 年 09 月 23 日 18:00-21:00

地点:腾讯会议

主讲人:卢荻教授

主讲人简介:卢荻(Dic Lo)教授,现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(SOAS),中国研究中心(China Institute)。卢荻教授长期侧重于从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问题,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与全球化、工业化、转轨经济学、东亚经济体制和发展,致力于理论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。主要成果发表于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、Third World Quarterly,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、The China Quarterly等知名期刊

讲座摘要:

第一课·透视新常态

自2008年世界经济进入“大衰退”以来,中国经济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,集中表现为从快速增长急剧放缓下来。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解释,现有文献大致上是围绕着两个主题展开的,一是需求不足论,另一是利润率下降论。本文剖析这些研究的理论逻辑和实证依据,在此基础上上,进而试图厘清经济表现所涉及的结构和制度条件,探讨中国经济变革的未来方向。本文判断,长远而言,中国经济能否维持中速经济增长乃至恢复高速经济增长,从而为整体社会发展奠定基础,取决于两种经济变革模式的抗衡,即生产导向模式与投机导向模式的抗衡,这种抗衡自新世纪初尤其是2008年以来一直主导着中国经济变革的方向。

第二课·审视国企——“退出、呼吁与忠诚”

时至今日,中国国有企业的体制性质,仍是与个人化产权、纯粹市场原则相去甚远,然而它们的业绩表现却绝非清晰无误的低效率,反而大有可能是为整体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理论,以近40年来的实际发展表现来作审视,于是不仅是有益,毋宁说是跨入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变革的必要。首先,中国国有企业的体制(相对于非国有企业)蕴含着更高程度的长期导向或固定特性,也就是较低程度的适应市场的灵活性;而理论上可以判断,长期导向特性往往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效率提升,但同时对资源配置效率有负面影响。其次,这两种影响相互抵消之后的业绩表现,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相对效率表现,往往取决于企业的运作环境,也即取决于企业体制特性与整体经济变革模式是否匹配。上述论题的理论基础,是发展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“退出、呼吁与忠诚”框架,其中“退出”指的是纯粹市场原则,“呼吁”指的是与市场失效相关的特殊交换/特质交换原则,“忠诚”指的是集体合作和学习原则,意味着各种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的企业体制各有其相对效率特性。自世纪初尤其是2008年以来,主导着中国整体经济变革方向的,是生产导向模式与投机导向两种模式的竞争、抗衡,在此其中,国有企业因为其长期导向体制而与生产导向模式较为匹配。因此,中国国有企业的未来,其实是关系到中国整体经济变革的未来。

第三课·“走出去”与世界范围的后进发展

自世纪初以来,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力大幅度增加,成为全球范围上具决定性作用的主体之一。本文探讨这种作用的各个重要方面,聚焦于已有学术文献的两个核心论题,即“中国恶化发展中世界的去工业化趋势”论、以及“中国压低发展中世界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”论,对其作出批评。由此导出本文的核心论题,即,就总体看迄今中国对世界发展的作用是倾向于正面的。关键是,在世界资本主义愈趋新自由主义化、金融投机化的环境中,中国的政治经济构造始终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坚持着生产性导向,在这个基础上,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对于促进世界发展极具积极意义。

返回上一页

学院南路校区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
邮编:100081

沙河校区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顺沙路沙河段1号
邮编:102206

Baidu
sogou